香港的风土人情
风名字由来: 香港:{本是广东省新安县的一个小海岛} {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沿海地图上没有香港的标记,只在海中画一个孤立的小山,标为--赤柱,(即红香炉峰一带地方) 。} 本港自明代起(盛产莞香),当时每年由东莞南部,新安与本港所生产的香品,常在尖沙头(尖沙咀)用小艇运至石排湾,再改艚船转运广州,因此当时人们将运送香品的石排湾东北岸(香港仔海湾)称为“香港”即为贩香的港口。 英人称为“Fragrant Harbour”即芬芳的港口,位于港湾畔的村落,遂名“香港村”。 香港地理: 香港地处----南海之滨/珠江口东侧/北接广东深圳 面临东南亚,地处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要冲,拥有深水海港。 亚太地区国际金融/贸易/船运/信息产业的重要中心,所以号称为“东方之珠”,同时又被誉为“观光者的乐园”拥有世界最大的海洋公园之一及迪斯尼乐园, 有“动感之都”美称。全区包括九龙、香港岛、新界三部份。 全境面积为1830平方千米,陆地面积为1092平方千米。九龙半岛面积是占陆地面积的2/3为760平米千米。第一大岛屿是大屿山岛160平方千米 。第二大岛屿是香港岛,约82平方千米。主要岛屿: 大屿山岛、青衣岛、马湾岛、赤腊岛、长洲岛、 昂船洲岛、坪洲岛、南丫岛、蒲台群岛等。 人口: 到2007年统计数据为692.17万人口 (预计30年后将达到857万人。) 语言种类:日常用语是粤语(即广东话),官方语言以英文为主,九七回归后以普通话普及为主, (原因是华籍的居民祖籍广东占多数) 宗教:世界各大宗教在香港几乎都有人信奉。华人主要信仰佛教、道教。香港寺院共有360多间,公共庙宇有40座,天后庙宇24座,1841 年已设罗马天主教香港特别行政区主教传教区。1991年,香港天主教徒约有25.8万人 。天主教会在香港办有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中心。基督教1841年传入香港 ,现已有50多个宗派,信徒28.5 万人。它在香港也兴办学校、医院和社会服务中心等机构。其它宗教还有:伊斯兰教教徒约5万人 ,其中半数以上是华人,印度教教徒约1.2万人;还有少数锡克教和犹太教徒。 香港的节日:香港的公众假日融合了东西文化的特色,全年共17天,分别是:元旦日,农历新年(3天),清明节,复活节(3天),五月一日劳动节,农历四月初八佛诞,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七月一日特区成立纪念日,中秋节翌日,十月一日国庆节,重阳节,圣诞节(2天)。香港长期以来把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传统节日列为假日,也深深影响了内地,中国内地近来把部分的中国特色节日列为国家统一的法定假日提上了议事日程,并已确定,于2009年始实施。 饮食文化:早餐/中茶与西茶. 午餐/快餐或工作餐……晚餐/正餐. [宴客时等主人先举筷说“起筷”时才开始进食] [吃鱼不翻鱼身,鱼头对着客人] [中餐通常用“公筷”为客人挟菜] 交通工具:主要有九广铁路、地铁、轻铁、大巴、小巴、的士、轮船、快艇、电车(注:电车只在港岛区使用) 香港的居住情况:公屋为主,居屋为辅,私人住宅(为少数) 香港人的忌讳:送礼物不送“钟”(送终), 香港社会公共法规: 社会公德: |